9月4日,第十屆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大會在杭州舉行,大會聚焦電子商務物流未來發展方向,共同探討行業痛點以及解決方案。“事實證明,3公里至5公里的有效經濟圈內,只要你能想到的,即時配送都能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務。即時配送像水電煤等一樣,成為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剛需的基礎設施。同樣,競爭帶來行業進步,合作帶來行業共贏。我們將持續開放能力,幫助更多生態伙伴,創造更多合作空間,助力商家經營效率提升,業務規模、合作商家、門店數量全面增長
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在致辭時指出,同城即送已經成為重要基礎設施,“過去,零售業的核心關鍵是選址,選址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客流”,而即時配送已經將商超500米、1000米的覆蓋范圍,拓展到了3-5公里,這使得零售業的人效、坪效和商品效率大幅提高,“如今的即時配送新業態已經具有倒逼商業創新,重構業態模式,優化供應鏈效率的能力。”
過去3年時間內,即時物流行業格局基本形成。預計未來5年,行業仍會保持30%以上的增速,2020年,市場規模或超過2000億元。隨著開放平臺的業務發展,即時配送變的越來越豐富,只要你能想象到的,我們都能‘心所想,即送達’。據介紹,從最初以餐飲外賣為發端,如今即時配送早已拓展至商超、生鮮、快遞末端等多種服務場景。包括迪卡儂、屈臣氏、家樂福、海瀾之家等在內的眾多商家,為更多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。
大會期間,有專家指出,即時配送本質上是圍繞著時間成本的交易。解放用戶時間能夠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。即時配送將圍繞著普適化和普惠化兩個關鍵詞,持續用更好的方式,連接更多的商品和商戶,為服務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,實現“把世界送到你手中”的使命。即時配送應成為生活基礎服務設施,“要像水電煤一樣融入人們生活”,能夠全渠道融入商業形態,全場景幫助商戶經營、業務在全地域實現覆蓋,為消費者實現“7x24x365”的全時段配送,并完成產業上下游、功能搭建和連接的全配套。